个人信息

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
姓名: 李汝华
领域: 企业文化 
地点: 广东 广州
签名: 努力总有回报
  • 博客等级:
  • 博客积分:29
  • 博客访问:123888

专家文章

浅谈从企业文化角度看“创新” 2015-03-17

标签:

 

       创新社会管理与信基有何关联,有何借鉴之用,又将如何借鉴?它对于信基企业文化中“创新”理念又将起到怎样的促进作用,以及我们将如何做好信基的创新文化?
       梁漱溟把文化分为三个层面,即:人与他人关系的文化(人文);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文化(自然科学);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的文化(宗教)。在我看来,文化中最薄弱的还是人与自我的关系,没有这个最深层的支撑,人与人的关系会在瞬间崩塌。文化解决的是人的思想问题,既“愿意与否”,所以我认为“文化最重要”。
      当今社会,很多人在为人处事时都没有了敬畏之心,不相信“人在做、天在看”,何谈灵魂之守,何谈诚信?人没有道德底线,没有了实事求是,而是唯上,唯权力至上,如何谈务实?人顾及太多别人眼中的“我”,人没有了专业之间争论,何谈专业的作用?人没有了相信自己、坚守自我,何谈创新?
创新需要一些氛围、基础。我个人认为,营造“不唯上、不唯人”的氛围方能谈创新。
       说“不唯上”,即打破“权力文化”的贯性思维。在企业内部建设一种平等、信任的空间,真正做到百花齐放、百家争春。不是眼睛只顾看着“上面”, 不在权力面前自我贬损,甘为人依附,对权力无比驯服,“一旦一朝权在手,就忘了曾经日子”,而不管实际民意,不管周边市场变化,所以“不唯上”关键还是在于坚持原则,实事求是,坚守个人专业、坚守做人的“纯与本”,多问问“良知所在”。
       说“不唯人”,首先得说说“只唯我”,这个唯我,不是唯我独尊、自我中心,利己。而是对内心的原则、底线、信仰的坚守。坚守的程度,决定了自我成就的程度,自我突破的程度。成熟的企业肯定要把企业的命运与更多人的命运联系到一起。
       只有“放弃做他人眼中的我,而做真正的自我”,才能“不唯人”,才能不人言亦言,强调平等、契约的精神,才能走出“自己人”的怪圈,走出“关系”的怪圈,而走入“实现自我价值”的创新之路。
       近几年来,我对宗教如佛教有了些了解和接触。我个人认为,佛教其实讲的是“放弃”,放弃身、欲、权、钱,或者说通过“放弃”来“获得”更多,企业创新也要放弃一些才能拥有创新。伟大的企业家能够走得比别人远,不是因为他们野心比别人大,也不是脚力比别人好,而是因为爱的比别人深,所以守候的比别人苦。
      首先,我个人认为放弃“唯上的权力文化”、放弃“你好我好的关系文化”,找寻“灵魂文化”,建立创新的文化基础。文化与创新,其最核心的,还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层面,在多年前看过一句话,大意是“能带给人深层次不安的,其影响力就越大”,其实我们之所以要创新,是因为生存和发展的压力,当我们在创新的路上遇到各种坎坷,还是靠内心文化这一深层次的内核来抵抗各种欲望及压力,要求我们有时孤独的前行。
       其次,应建立“目标关系文化”,即建立个体与集体的“合作文化”。个体是达到集体目标的手段?集体是达到个体目标的手段?这个问题有点象“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”?“有钱能使鬼推磨,但有钱难买我愿意”,是企业先向个人付出(姿态)?是个人先向企业付出?
      再次,有时我们谈创新,要做好失败的准备,要能容错,可能一代人解决不了,要作好长期准备,以时间、空间来解决,要有甘当下一代人“垫脚石”的心态,为他人作“桥梁”,让下一代人在有些问题上去创新,留下些“福田种子”给下一代去耕种。没有长期的思想准备,当作事业来对待,“谋一时”而“不谋一世、多世”,我想是很难成功的。
      最后,我想引用德鲁克的“实践”论,即再好的理论,如果我们自己不去挽袖子、下田去作,那么所谓“福田”只能镜中花,水中月,踏实的去做,“新”字的字意本就是用“斧”来伐“木”,从我们人类伐木工具创新历程看,远古时期的“石器”、“铁器”、“斧”、“刀”、到鲁班发现“锯”、再到工业时代的“电动锯”,演变过程中“伐”字这一实践行动在“创新”中的重要性。

推荐
努力总有回报
类别:战略文化 |   浏览数(1635) |  评论(0) |  收藏
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

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,目前已输入 0 个字。
表情 [更多]
匿名评论
登陆账号: 密码: 找回密码 注册
看不清楚,换一张

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,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。